城市更新模式的出现,医治「城市病」


发佈时间:2022/02/17
  • 分享至:

640.jpeg



城市病

 

内地近数十年来的城市化建设,主要是旧楼清拆,然后以大量增加单位的高楼大厦取代。经內地政府把脉后,发现这种发展模式容易患上「城市病」,「症状」包括人口膨胀、交通挤塞、住屋困难、环境污染、资源紧张等,要想办法走出这个恶性循环。

 

近十多年,内地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建设,并采用大规模的「徵收-清拆-兴建」,大规模增加住宅单位模式。此举虽提升了市政公共设施的水平,大大改善了城市人的居住环境,亦可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,但上述「城市病」也渐渐浮现。为了对症下药,内地近年提倡「提升城市质素」为目标,以存量优化(即不增加居住人口密度)成为主轴,结束大拆大建时代,正式迈进「城市更新」的新模式。

 

「城市更新」去年首次在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亮相,2021年11月,更定出21个城市(区),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,为期2年的重点工作包括:

 

1.     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;

 

2.     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;

 

3.     探索、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。

 

新模式的核心变革是,城市改造将由过去的「房地产开发」转为「民生工程」,由主打盈利转为公益,由建设发展转为功能提升。改造过程中,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,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,健全公众参与机制。由政府和居民携手合力,改善生活环境,一起推进城市更新。


这21个试点城市(区)包括:北京市、唐山市、呼和浩特市、瀋阳市、南京市、苏州市、宁波市、滁州市、铜陵市、厦门市、南昌市、景德镇市、烟台市、潍坊市、黄石市、长沙市、重庆市渝中区、重庆市九龙坡区、成都市、西安市和银川市。

 

澳门的「祐汉七栋楼群」也跟上这个更新模式,在不增加居住人口密度的前题下,以楼换楼方式更新,同时增加商业面积、停车场、绿化、公园及社区设施等,并将保持原有街道肌理,重新梳理街道和车行人行流线,尽可能为大众提供更宽敞的生活休闲环境、人行空间。在预防「城市病」出现的前提下,为居民打造一个安全、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
 

 



回最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