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石的昨天、今天与明天


发佈时间:2022/09/07
  • 分享至:

640.jpeg



不同年代的澳门人对塔石广场有不同印象、回忆,其变化是澳门整体城市变迁的缩影,无论是以前的体育胜地,还是今天的文化重镇亦然,充满可塑性。

 

不要以为这个佔地约1.3万平方米的大空地并无特別,位于荷兰园大马路的它原来是文物,被评定为不动产类別。塔石广场所处土地原在澳门旧城墙之外,明清时期乃塔石村的农地。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,澳葡政府拆掉城墙,逐步踏进塔石村,建屋开路,沿荷兰园大马路兴建了八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住宅、利宵学校等,这着名「八间屋」包括现时的文化局大楼、塔石卫生中心、澳门中央图书馆、澳门档案馆、塔石艺文馆、饶宗颐学艺馆等。

 

昔日的塔石广场土地经常作曲棍球场用,后来逐渐变成塔石球场。除曲棍球外,先后加入了篮、足、排球,儘管是露天、粗糙的原始场地,但坐拥全澳唯一的曲棍球场,几十年来一直是澳门体育「圣地」,各类比赛及练习基本都在此进行,甚至埠际赛及不少撼动一时的重大比赛等,如上世纪60年代,中国乒乓球队曾在塔石球场打表演赛;90年代中,美国女子大学篮球队访澳交流赛亦在这里进行。

 

稍有点年纪的澳门运动员、澳门人对塔石球场记忆犹新。当年塔石场晚上好热闹,除雨天或大时大节外,基本日日有赛事,撇除行过路过而驻足观看的不说,不少街坊爱在这里打躉,体育爱好者无所事事也会到此一游。遇上篮球、排球的甲组戏码战,总能吸引数以百计观众围着露天的球场观战,一层人包一层人,座无虚席,人头涌涌。在昏暗的灯光下,喝彩声、吶喊声,声声入耳;叫骂声、踩台声,句句到肉,炒虾擦蟹,十足的街场feel。然而,不要少看这罗马斗兽场般的石屎地,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澳门篮、排球名将。当然曲棍球也如是,这里见证了澳门曲棍球最辉煌的年代。

 

社会不断在变,塔石球场2005年重整,不单球场变广场,并将文化局大楼至档案馆对开一段荷兰园大马路整合,广场面积大增之余,全铺上葡式碎石,又在北端兴建了一幢楼高三层的塔石广场商业中心,即俗称的「玻璃屋」。与此同时,又开闢了地下空间,既有旅游巴停车场,也建了行车隧道,以连接前后两段马路,行车隧道2007年7月正式通车。篮、排球场则搬到一街之隔新建的塔石体育馆,曲棍球场更迁到氹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。

 

塔石广场隨岁月演变,现时一年到晚不乏活动,渐渐变成文化重镇,很多大型文化、文创活动在此进行,最出名的莫过于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、文创艺墟、年宵花市、圣诞市集,还有其他各式各样嘉年华等,尚算热闹。「玻璃屋」也迎来新生,新增的文创商店及餐饮空间,售卖澳门品牌及外地设计师的文创产品,也有葡菜、书店、咖啡轻食、画廊、艺术工作坊及展览等。

 

世事如棋日日新,塔石广场未来仍甚具可塑性,包括选址旧爱都酒店的新中央图书馆。事实上,塔石广场四周已有文化局大楼、塔石卫生中心、澳门中央图书馆、澳门档案馆、塔石艺文馆、澳门乐团总部、饶宗颐学艺馆、澳门茶文化馆,加上望德堂一带,整区的建筑极富欧陆风味,也具文化底蕴,若新央图规划得宜,可望将其文化活力辐射到周边区域,带动整个片区成为真正的文化圣地。

 

 



回最顶